【民正新聞記者:蔡永源、蔡慧茹台南報導】本場近日於雲嘉南水稻栽培區監測發現二化螟數量攀升,田間也普遍出現「枯心」、「倒心」現象,此時適逢一期稻作孕穗至抽穗期,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農友提前防範,以減低螟蟲之危害。
南部地區常見之水稻螟蟲為大螟及二化螟,分櫱期後成蛾侵入,產卵於稻叢,孵化幼蟲由基部鑽入造成心葉枯死、白穗等現象。兩種螟蟲危害時期與徵狀類似,可撥開葉鞘檢視蟲體,大螟體色淡紫無明顯條紋,而二化螟背部有五條縱線。
此時期之水稻螟蟲防治須掌握成蛾的發生,於田間目視發現每平方公尺內有一隻成蛾時即為發生盛期,需於其後7~10天施藥防治。由於兩種螟蛾對於藥劑感受性不同,建議依實際發生害蟲種類進行用藥,防治藥劑可參考植物保護資訊系統(https://otserv2.tactri.gov.tw/ppm/)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