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民正新聞記者:蔡永源,蔡慧茹台南報導】14歲林小妹妹在一次感冒中合併右上腹痛,因症狀持續加劇,父母送至安南醫院急診就醫,於抽血檢查意外發現肝功能指數上升(即俗稱「肝炎」),隨後在安南醫院小兒科楊喬喻醫師的追蹤與仔細問診下,發現原來林小妹妹在國中入學的健康檢查,也有檢測出肝炎的情況。
楊喬喻醫師分享,雖然追蹤過程中,林小妹妹的肝功能指數總是起伏不定,但經過一系列的抽血與超音波檢查評估,總算找出自體免疫抗體(Antinuclear Antibody)與抗平滑肌抗體陽性反應,並在診斷為自身免疫性肝炎後,根據林小妹妹的正確病因對症下藥,目前肝功能已經趨於平穩,並且穩定追蹤中。
楊喬喻醫師進一步說明,大多數兒童急性肝炎仍以病毒感染為主,包括疱疹病毒、腺病毒或EB病毒(Epstein-Barr virus)等,同時可能合併發燒、疲倦、化膿性扁桃腺炎等症狀。她補充,對於這些感染性疾病,適時給予支持性療法,後續追蹤肝指數大多都可以恢復正常。
然而,反覆超過六個月的肝炎(即「慢性肝炎」),則應積極尋找原因。楊喬喻醫師表示,隨著疫苗普及與公共衛生的進步,兒童族群肝炎中,以往常見的A、B、C肝已經漸漸地減少,取而代之的是飲食西化後,肥胖所引起的非酒精性脂性肝炎比例上升;除此之外,一些較少見的代謝性疾病,如「威爾森氏症」或「自體免疫性肝炎」等,也是需要注意的病因之一。
楊喬喻醫師強調,慢性發炎雖會引起肝臟的纖維化、甚至是肝硬化,但父母也無須過度擔憂,在專業的小兒科醫師協助下,只要積極尋找病因並對症下藥,通常可以避免後續的併發症出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