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民正新聞記者:蔡永源,蔡慧茹台南報導】工研院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,攜手奇美博物館、小滿風土食料所、成功大學、志開實驗小學、奇美博物館基金會、台南企業文化藝術基金會、同心圓製作與股份魚鄉,日前於奇美博物館舉辦「SDGs循環生活體驗活動」,邀請基督教芥菜種會的弱勢親子家庭共同參與。活動透過手作共食、藝術遊戲與博物館導覽,展開一場融合藝術、社會關懷與永續教育的草地共創行動。

本次體驗活動特別規劃親子共學行程,由工研院團隊帶領百位家庭認識廢棄的礦石、鳳梨葉、蚵殼如何轉化為可再利用的循環材料,並應用於日常生活中。現場亦安排親子與志工一同參與「手工餅乾DIY」課程,由幸福工廠的專業烘焙師指導,在香氣滿溢的烘焙坊中,共同揉製專屬的甜蜜時光。透過工廠導覽,孩子們學習食物從選材、製作到包裝的過程,培養食品安全與珍惜資源的觀念。

活動全程選用臺南在地食材,包括關廟鳳梨、新市農會毛豆仁、後壁放養畜牧蛋、六甲烏山頭米及百年老字號渡小月肉燥等,帶領親子製作臺南季節飯糰與天然果皮茶飲,實踐食農教育與資源循環理念。同時也結合大地藝術遊戲、五感導覽與自然觀察等互動體驗,引導孩子在遊戲與藝術中感受土地與環境的連結。
工研院智慧感測與系統科技中心數位長王俊堯表示,藝術不僅是美的展現,更是情緒療癒與心理關懷的重要媒介,本次活動以藝術為橋梁,透過陪伴與創作,為孩子打造一個安全且具支持力的共學場域,實踐科技與人文共融的永續藍圖,不僅展現科技與社福的跨界合作,也延續工研院以科技回應社會需求的長期承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