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民正新聞記者:蔡永源,蔡慧茹台南報導】農業部畜產試驗所(以下簡稱畜試所)整合人工智慧、感測科技與資料分析,推動養鴨產業「全方位種禽智慧方案」。內容包括利用AI影像自動判別受精蛋與中止胚,有效節省照蛋時間;結合智慧環控與鴨隻辨識感測系統,自動監測環境變化,減少人員進出提高生物安全;整合RFID採食監測節省約20%人力及降低10%飼料成本;開發智動化撿蛋機器人巡檢鴨舍,撿鴨蛋成功率達95.6%。

為因應勞動力短缺、氣候變遷及非籠飼友善飼養的產業轉型需求,畜試所東區分所結合學研單位與產業團隊,發展兼顧生產效率與動物福利的飼養與管理技術。自111年起推動高生物安全與智慧管理設施建置,逐步完成從種蛋、孵化、育成到成鴨飼養的數位化流程。在繁殖與孵化階段,導入智能化鴨種蛋照蛋系統,利用AI影像自動判別受精蛋與中止胚,照蛋時間可縮短逾80%,準確率達98%。

育成與飼養階段結合智慧環控與鴨隻辨識感測系統,可自動監測環境變化與防疫風險,減少人員進出造成的疫病傳播;同時整合RFID採食監測與環境感測功能,實測可節省約20%人力並降低10%飼料成本,已累積超過十萬筆行為與採食資料,用於分析飼料效率與生長特性。目前正開發行為辨識與生理監測技術,用以評估平飼蛋鴨在不同給水與環境設計下的洗浴、採食與棲息行為,並結合羽毛潔淨度、足墊狀況與相關生理數值,建立動物福利評估指標。另與宜蘭大學研究團隊合作開發智動化撿蛋機器人,目前撿蛋集蛋成功率達95.6%,估計可減少八成以上人工作業時間,並降低蛋品污染與破損風險。
畜試所指出,「全方位種禽智慧方案」將持續以數據蒐集與AI應用為核心,發展可支援動物福利與生產效能的水禽飼養模式,並透過跨域技術合作,逐步建立智慧化育種與飼養的長期研究體系。
